查看原文
其他

“最难的公益”——长江商学院31期3班豫西公益行纪实

陈雪 大爱清尘基金 2019-07-30


“真的太难了!”

“这是最难的公益之一!咱们班做到了!”

9月18日,结束整整一天风雨交加的豫西公益行后,长江商学院31期3班班主任安书娴感慨万千。

豫西公益行何以成为最难的公益之一?他们在这一天到底经历了些什么?


兵分三路,进村入户

9月18日,继7月中旬长江商学院31期鲲鹏战队秦岭公益行后,长江商学院高级工商管理学员再次携手北京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开展公益行,前往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探访尘肺病农民,与他们沟通交流,以期找出适合的帮扶方案和计划,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

探访学员们的汽车驶向探访地五里川镇

卢氏县位于秦岭东端,山大沟深,属豫西地区,系三门峡市所辖县,是秦巴山区的贫困县,也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当地人均耕地面积少,但矿藏资源丰富,上世纪90年代至今,大量的青壮农民上山进洞、矿场打工,由此导致两三万人患上尘肺病,丧失劳力。他们既无医疗保障,亦无生活来源,陷入绝境。

18日凌晨,卢氏一直在下着雨。由于探访尘肺农户多,学员们兵分三路,分别前往河南省卢氏县五里川镇、官坡镇、双槐树乡等地探访。

兵分三路,进村入户

山路两边,是几百米深的山谷盆地

二组学员探访的五里川镇位于海拔1500米以上的熊耳山南麓,距离卢氏县城关镇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阴雨连绵,山路湿滑。学员们的探访车行驶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不时打滑,三米宽的山路两旁,一边是峭壁,一边是几百米深的山谷盆地。看着这番景象,每一个学员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汽车爬坡吃力,停了下来

半路上,探访中的一辆车突然在一个陡坡前停了下来。“车上不去了!”司机抱怨道。学员们害怕继续开车上山危险,便一同下车,冒雨步行二十多分钟才到达尘肺农民家中。

学员们下车步行爬山

一组学员探访的官坡镇也在山腰,海拔相对较低。在探访结束返回的途中,学员们在一段蜿蜒的下坡路上遭遇了落石。司机解释,连日阴雨导致山体石头松动产生落石,这些石头应该是刚滑落下来。学员们听闻,顿觉危险,赶紧在群里提醒其他学员注意。不料,群里的消息才发了没多久,二组的学员也遇到了从山上滚落下来的碎石。

山间滚落的碎石

穿过崎岖的乡间小路,学员们探访尘肺病农民

穿过泥泞的乡间小路,学员们沿着山路吃力前行

三组的学员则相对幸运些。他们探访的双槐树乡在山脚下。但山村里的路也不好走。长时间下雨让村路大多泥泞不堪,许多农家小院里也积满了雨水。有的农民的房子地势低,学员们到患者家中还要经过一条用碎石堆起来的陡峭、狭窄的小路,稍不留神就可能摔倒。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没想到这里的路走的这么艰难!” 实地经历过后,褚晓刚同学不禁感慨。

雨一直下,长江商学院的学员们持续探访

学员们在村里探访

学员们沿着山路前往另一户尘肺农民家庭

学员们在村里探访

双槐树乡寺河院村尘肺农民汤书军家的小院积满了雨水

探访到中午,学员们在村委会外面的戏台上分吃前一天准备好的干粮

接近傍晚,雨越下越大,雾越来越浓,能见度很低


尘肺农民,艰难搏命

卢氏县山大沟深,是一个天然大氧吧。但外界很难想象,在这里,有的人后半生都处于缺氧状态,有的人一生都在艰难搏命。

卢氏县五里川镇毛坪王福山家的客厅里,摆着一副棺材。那是他的妻子今年为他准备的。妻子笑着解释:“他这个病,不知道哪天就去了。”

王福山妻子为他准备的棺材

今年59岁的王福山曾于2005年至2006年在河南新安等地的硅石厂打工。仅仅工作两年,他就患上尘肺病。如今,他已是尘肺三期,呼吸极为困难,常年卧床,生活无法自理,病情十分严重。孩子们都在外地打工,家中只有妻子照顾他。

学员们到达他家时,他正插着24小时都不能停的制氧机,支着树枝打着消炎点滴。现在,只要一摘下制氧机的输氧管,他就开始大喘气,肺里发出如同机器产生的“嘶嘶嘶”声。

这种声音,将伴着他,直到他死去。

卢氏县五里川镇毛坪的尘肺农民兄弟王福山正插着24小时都不能停的制氧机,支着树枝打着消炎点滴

大爱清尘曾经给王福山发过一台制氧机。病情严重后,他开始觉得供氧量不足,便自己咬牙掏钱买了一台。老夫妻俩不知道制氧机要经常清洗滤芯,两台制氧机上的滤芯满是灰尘却仍在使用。

王福山正插着24小时都不能停的制氧机,支着树枝打着消炎点滴

看到王福山如此痛苦,和客厅里摆放好的棺材,学员们有些不忍。有人来看望他们,王福山妻子非常高兴。访谈快结束时,她从家里搜出了小半箱饼干,一个劲儿往学员们的口袋里塞。学员们猜测,这些饼干肯定是哪位好心人送的,“他们自己都舍不得吃。”趁着大姐给别人塞饼干的时候,大家悄悄将饼干放到客厅的桌子上离开了。

死亡,对尘肺农民来说,是一件要时刻准备的事情。很多患者提前为自己准备棺材,似乎是给了自己这一生最后一个交代。

除了生理上的痛苦,尘肺病农民面临的,还有巨大的生活压力。

卢氏县官坡镇安坪46岁的尘肺患者徐锁子曾在河南灵宝等地的金矿打工6年,2014年被确诊患有尘肺病。患病后,家里都靠妻子上山采药和初中辍学的儿子在外地打工维持生活。一家人现在还住在漏雨的土房子里。因为家里条件差,儿子今年29岁了,还没有结婚。

一组学员探访的尘肺农民兄弟徐锁子

外面下着雨,学员们只好来到徐锁子家的客厅坐下。客厅很小,七八个人就将房间挤满了。因为没有窗户,客厅也显得昏暗。聊天过程中,徐锁子不舍得开灯。直到最后,学员们说想一起拍照,他才打开灯。这时学员们发现,客厅的灯是天花板上一根电线挂着的昏暗灯泡。

现在,徐锁子一家每月的收入仅2000多元。他呼吸有些困难,有时候需要制氧机辅助呼吸。但他买不起。

比较“幸运”的是,他们家在陕西的一名亲戚也是尘肺患者,一年前去世了,把制氧机借给徐锁子用,这才解决了他的一大难题。

一组学员们在尘肺农民兄弟徐锁子家了解情况

一组学员们在尘肺农民兄弟徐锁子家了解情况

孩子、房子、疾病……学员们发现,这些难题纠缠在一起,压的这些农民喘不过气来。探访过后,大家也更能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已经患上尘肺病,却依然会重返矿山工作。冯银锁同学在后来的交流中说,“他们真的很无奈。为了生活,哪怕这份工作会威胁到健康,他们也会去做。”


心怀希望,逆势拼搏

这里,每一个尘肺病家庭的故事都让人悲伤。

但是,总有向上的力量让人惊喜,令人欣慰。

卢氏县瓦窑沟的李建民已经患尘肺病十几年。在生病的这些年,他培养出了三个优秀的儿子:一个当兵后就业,一个在县城当老师,一个正在读博士。

为了让孩子们能顺利考上大学走出山村,李建民一次次想办法向银行贷款给孩子交学费。贷款经常还不上,法院的执行法官成了他们家里的常客。“我不能被抓走,不然孩子们的学费就没法交了。”他偷偷跑出去打工,日子过的狼狈又凄凉,矿山爆炸将他左手的前三个手指爆飞,他笑呵呵的说:“命保住了,一切便就有了”。借钱、躲债、打工……最终,他将三个孩子全部送进大学。

矿山爆炸,李建民失去了三根手指

陈冰清同学在与尘肺农民李建民交流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我都要让孩子们走出去!”李建民说,自己苦了一辈子,不能让孩子们跟他一样受苦。他要尽其所能,为孩子们提供追逐梦想的机会。

如今,孩子们基本都已经工作,李建民夫妻的负担轻了不少。他现在的身体状态不错,心态非常积极。见到学员们来看他,他热情的和每一个人握手。他曾经接受过一次大爱清尘的医疗救助,内心满是感激,一直说自己现在挺好,要把救助的机会让给其他更需要的人。

临走时,李建民与杨小宁同学告别

卢氏县双槐树乡寺合院的尘肺农民兄弟董会恩的孩子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了供孩子读书,董会恩靠种烟叶给孩子凑学费。近期连日阴雨,烟叶需要晾晒,他只好把房间空出来晾烟叶,自己却搬到房檐下住。烟叶晾晒后气味刺鼻,容易引起尘肺患者咳嗽。在房外,学员们远远就能闻到刺鼻气味,不知董会恩每日是如何忍受的。现在,卢氏县的早晚气温偏低,董会恩在屋外居住极容易引发感冒,稍不小心,就有可能因感冒而送命。

为了孩子,他在冒险。

董会恩晾晒的烟叶

“为什么生病了还要搬到屋外住?”有学员问。

“没有办法呀,孩子读书要钱。” 董会恩回答。

学员们似乎有些理解了,不断劝他后期改种其他的作物并戒烟,“为了孩子,你也要好好保重身体。”

董会恩为晾晒烟叶,将床搬到了屋檐下

在本次豫西行探访的尘肺农民家庭中,一半以上的家庭的孩子正在读书或者已经大学毕业。有的孩子甚至毕业后成为医生,为自己的父亲诊断出尘肺病。在这些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尘肺病家庭几乎被遗忘、被忽视,但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向上,认真的活着。


最难公益 专项救助

18日下午六点多,学员们结束了此次风雨中的公益行。

冷风、秋雨、山路、落石、泥巴路、崎岖的乡间小路……这些元素交杂在一起,让学员们不禁发出了“这是最难的公益之一”的感慨。

如安书娴老师所说,仅仅一天,就能感受到大爱清尘救助尘肺农民兄弟的艰难与不易,这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人忽略却又非常艰苦的项目,是“最苦的公益”。

但在得知这是大爱清尘专职和志愿者探访工作中的常态时,学员们更加吃惊,纷纷感叹大爱清尘这7年一路走来的不易。

在感慨之余,学员们也一直思考、讨论,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与资源,帮助这个群体。

赵丕强同学在官坡镇兰东尘肺农民兄弟郭殿丰家时,就详细询问了村长该村的香菇产量、种植情况和收购情况。经过一番分析,他觉得在当地帮助尘肺农户发展香菇产业大有可为。

对农村有深入了解的王芳同学表示,她愿意帮助大爱清尘协调各方资源,帮扶典型尘肺农民家庭。“如果帮扶第一批典型尘肺农民家庭做好了,就可以将模式推广到其他地区。”

陈丕同学则表示,尘肺病农民目前最紧迫的现实问题是经济问题。“我希望能帮助尘肺病农民找到适合的项目,在尘肺病农民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让他们每年能增加四五千元的收入。”

陈冰清同学则提出,要好好研究如何更好的将尘肺病等大病与自己做的普惠金融等结合起来,用一种新的方式帮助尘肺病农民。

…… 


值得注意的是,9月18日晚,在尘肺农民帮扶交流会现场,长江商学院31期3班班主任安书娴和3班政委冯银锁宣布,长江商学院31期3班式成立“长江商学院313专项基金”,专项帮助困苦的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3班班委会还决定,先期从班费中拿出10万元,启动“长江商学院313专项基金”。同时,班委会倡议大家为班级的公益基金积极捐款。

截至发稿前,已经有近十位同学为“长江商学院313专项基金”捐款。

今后,“长江商学院313专项基金”还会继续动员长江同学,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做最需要做的公益,整合资源帮扶尘肺病农民,扶助弱者,让无力者有力,为无声者发声


在这次公益行动中,大爱清尘发现,仅卢氏县古墓窑村就有尘肺病农民100多人。未来,大爱清尘考虑在古墓窑村建设尘肺病农民康复中心,为当地的患者提供科学、专业的服务。长江商学院的学员们在了解康复对尘肺病农民的积极治疗意义后,纷纷表示支持。

言善不如心善,心善不如行善。即使公益再艰难,行动才是本质。正如郭雯洁同学所说,也许我们终其一生也无法帮尽世间所有的苦难,但至少可以积沙成塔,一点点地带给这个世界改变。

平常,对于企业家们来说,挤出近两天的时间参与一场活动太不容易。但他们为了这次公益行动,不辞辛苦,连夜奔波。

陈冰清同学13日、14日依然与所有同学一样在长江商学院北京校区全天上课。14日课程结束后,当晚直飞德国参加柏林国际马拉松,17日上午,他飞回北京,即赴公司主持会议安排工作,仅仅往返飞行时间便达24小时。随后,他即赴北京西站与杨小宁同学一同赶到河南卢氏县,到达卢氏县城已近22时,照常参加第二天的所有公益行动。

赵丕强、李有财、王洪政等同学在19日一早均有重要商务活动,但他们还是赶来卢氏参加公益行,白天探访完后,晚饭都顾不上吃,就连夜返回。

陈冰清在德国参加马拉松

长江商学院31期3班的学员们,用一种最积极的心态,选择了最苦、最难的公益之一,正用自身行动,为世界带来改变。


长江商学院31期3班豫西公益行掠影



长江商学院学员们与尘肺农民兄弟李建民合影

娄力争同学在看尘肺患者的胸片

冯银锁同学在患者家中思考帮扶方式

梁宝成同学在看患者的胸片

杨小宁同学在与尘肺农民兄弟交流


王洪政同学在询问尘肺农民兄弟郭殿丰的身体状况

刘珂珂同学仔细的听患者讲述经历

郭雯洁同学仔细的听患者讲述经历

李有财同学仔细的听患者讲述经历

何超同学在尘肺农民家思考帮扶方式

赵丕强同学与尘肺农民兄弟交流

褚晓刚同学(右)与杨小宁同学在尘肺农民家门口交流讨论

陈丕同学在看患者的胸片

王芳同学(中)与杨小宁同学询问尘肺农民兄弟医疗和生活情况

陈冰清同学(左二)与王克勤同学(中)详细询问尘肺农民兄弟张宏栓的治疗和生活情况

长江商学院31期3班豫西公益行


更多精彩文章

那些被掩盖的、被忽视的和被遗忘的……

科普丨尘肺病患者平日应该注意些什么?

大爱清尘·寻救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

哈哈哈哈……这是今年最让我感动的视频了!

点击视频,了解尘肺病与大爱清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i0566qxjicj

点击“阅读原文”,帮助尘肺家庭孩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